买房是时下百姓最热门的话题,然而房产交易中的众多陷阱却又是普通市民最为头痛的。究竟该如何避免在房产交易中误入“埋伏”呢? 消费者往往容易陷入“埋伏圈”,难以“突围”。在此,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,列上购房“埋伏”十种及对付招法,意在引起消费者警惕,破解房产交易的“十面埋伏”。 房产交易“十面埋伏”
埋伏之一:收费不清不楚
开发商与消费者签订的《商品房销售(预售)合同》中大多都有一项代扣代缴费用,而这些费用究竟是否该由消费者承担,到底应该承担多少,每个消费者并不完全了解。有的开发商就在这上面玩起了“猫腻”,向消费者“转移支付”,加重消费者负担,谋取额外利润。
埋伏之二:产权证难办理
许多消费者在购买房屋几年后都拿不到产权证,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发商“五证、两书”(国有土地使用证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、住宅质量保证书、住宅使用说明书)不全,导致产权证难办理。同时,有的开发商因资金不足,将土地抵押给银行,贷款没还清,产权证无法办理。
埋伏之三:质量问题多多
有的不法开发商为了牟取暴利,擅自改动规划设计,使用劣质建材,施工偷工减料,致使房屋出现地基下沉、墙体裂缝、大梁开裂、内外渗水等问题。这样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的房子,谓之“病房”。
埋伏之四:订金退还难上难
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房时,常常被开发商要求签订“认购协议”之类的格式合同,其核心是要求消费者必须交纳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的订金,并限定在短时间内签订《商品房买卖(预售)合同》。而在正式协议之前,开发商往往不向消费者提供相关资料,使消费者无从了解自己的权利、义务,在种种诱导下被套上了具有惩罚性的订金枷锁。一旦消费者要终止购房,订金往往难退还,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有时甚至“陪了夫人又折兵”,追悔莫及。
埋伏之五:广告变成“广骗”
林林总总的房地产广告大多是有山有水,有天有地,让众多有意置业者为之心动。商品房预售时,消费者往往只看到商品房的模型沙盘和开发商的宣传广告资料。等到房屋建成,拿到钥匙再去看房时,有些却与宣传广告的内容大相径庭。原来承诺小区附近的学校、超市可能是多年以后的规划,原来承诺的距火车站或地铁站5分钟的路程,实际是按一定车速算出的驾车时间,步行可能需要近1个小时。
埋伏之六:面积误差不明不白
有关文件规定:“房屋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%,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,返还已付房款及利息的,应予以支持。买受人同意继续履行合同,房屋实际面积大于合同约定面积的,面积误差比在3%以内(含3%)部分的房价款由买受人按照约定的价格补足,面积误差比超出3%部分的房价款,由出卖人承担,所有权归买受人。房屋实际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的,面积误差比在3%以内(含3%)部分的房价款及利息由出卖人返还买受人,面积误差比超过3%部分的房价款由出卖人双倍返还买受人”。开发商往往利用消费者对这些政策法规不熟悉,只是在合同中简单约定,房屋面积发生误差时,由消费者全额补足房款或将多收面积的房款退还给消费者。
埋伏之七:交房延期逃避责任
商品房销售合同中一般都有“销售方遇不可抗力导致逾期交房,不承担责任”的表述,而对“不可抗力”没有规定明确的解释,这一点购房人一般很容易忽略。一旦发生问题,开发商就会把什么因素都归结于“不可抗力”,从而逃避自己的责任。
埋伏之八:一房卖多主
有的不法开发商为了弥补资金的不足,非法谋取不义之财,玩起“一房多卖”的伎俩,收钱后逃之夭夭,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。这主要发生在一些资质不高的小公司或规模不大的楼盘,开发商的行为性质就是诈骗。结果只能是依法处置房产,按法律规定给消费者补偿,但消费者总是要受到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。
埋伏之九:配套设施不齐全
开发商与消费者签订的购房合同中一般都规定了房屋的配套设施,在其配套设施的表述上一般都比较模糊,而消费者签订合同时往往不会太留意,容易走入误区。因此,消费者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要求开发商将配套设施表述清楚。
埋伏之十:物管不够人性化
物业管理是购房人在签合同时难以把握的内容,尤其是有些开发商在房屋销售后对物业管理并不重视,物业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不高,致使小区管理混乱,卫生、治安环境恶劣,脏乱差突出,小偷小摸横行,水、电、气重收费轻服务,甚至不能保证正常供应,令住户怨声载道。 克敌制胜五大招法 基于购房中存在以上“十面埋伏”,建议消费者在买房时拿出克敌制胜的五大招法: 招法一:查看“五证” 在买房前,要先看开发商的国有土地使用证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“五证”是否齐全,“五证”不全的房产不要购买。而验收房屋时,要开发商提供《住宅质量保证书》、《住宅使用说明书》; 招法二:慎重付订金 不要轻易交付订金,一定要看到正式合同内容并经过认真考虑后再予以交付; 招法三:理性看模型 不要轻信开发商的楼盘模型,要理性审视沙盘的内容,并要求开发商把模型每一处细节作为合同约定写入合同条款; 招法四:细研合同款 消费者签订房屋购买合同时,一定要认真把握面积、价格、收费方面的条款,违约责任的条款,房屋质量的条款,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条款,避免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; 招法五:维护自身权 购买的房产发生问题后,要及时与开发商交涉。交涉不成的,可持有效凭证向各级消费者协会投诉,也可向工商、建设、房产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申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。
|